作者:字花編輯部
出版社: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
ISBN:9771819917995
出版日期:2022-09-23
賣點:
從意念化成印刷於紙張的文字,將創作變成商品,出版一本書刊的工作總比表面繁複。書籍設計兼具營銷及功能性,時下讀者或會因為封面便提高購買欲,所以在萎縮的書市場,好的設計尤見重要。今期《字花》以「以貌取書」為題,細述書籍設計的故事,回看經典的本地文學書設計、訪問書籍設計師及書店店長等等。
●邀請三位書籍設計師Goby、胡卓斌、黃倬詠對談,交流設計經驗、出版市場觀察、行內辛酸,還有獨立出版界的Zine製作者,《薄簿仔》、《夜歸少年》的主創人分享做Zine的故事,如何挑戰成規,走出獨有的風格。
●由著名畫家柳廣成繪製封面畫作及內文三個設計大師的COVER STORY
●台積電文學賞評審團特別獎得主作家梁莉姿於今期開設專欄「大商場」,書寫在香港與台灣的日常與無常,今期以連鎖迴轉壽司店為題。
內容簡介:
書籍是立體的形式,盛載著內外,其存在就是一個故事。只是對於電子形式,臉的意義其實不大。書放久了變色,不小心碰傷,正如人也會老去,說的始終是實體,和那雙手。負荷、美感、分寸,來自人與人之間,也回到人與人之間。──關天林〈有度未為書〉
精彩內容包括:
專題「以貌取書」
•回顧多本經典文學書的設計風貌,包括崑南《慾季》、金庸叢書、西西小說、香港文學外譯等等,重探舊日出版設計的傳統。
•訪問獨立書店解憂舊書店、永樂座、獵人書店,分享書店藏書以及入書標準,實地考察讀者購書考慮。
• 作家曾繁裕、書籍設計師何倩彤、江田雀交流對談,分享製作《三》的設計意念歷程及設計意念。
•做書的人筆訪書籍設計者及編輯,邀請了Cacar Lee、Goby、黃倬詠、連安洋為讀者分享造書背後的甘苦,各自的理念和喜好。
變念重寫及專欄
• 邀請作家謝曉陽、沐羽、韓祺疇、王碧蔚根據既有的書封,重寫新的故事。原來為內容而設計的封面,不妨逆向操作,看看封面獨立之後,故事將怎樣重新開始。
• 三位居台女作家,游靜、曹疏影、梁莉姿在對岸帶來各異其趣的專欄。游靜重探香港早期作家侶倫被忽略的文學故事,反映香港文學發展的複雜性。
起格
• 蘇苑姍在「短兵相接」接招,以「脫胎」為題,叩問誕生與求生的狀態,以艱難的文字寫出對生命的頌歌。
• 周漢輝發表的《千逢時調──四行詩系列》,以四行一首的形式,試納世上千百事,視寫詩為鍛鍊和修行,一天一首寫篇幅短小的詩。
• 盧卓倫以其獨特的觀察角度刻畫疫症下的特殊生活狀態,每個故事既荒誕又合乎邏輯,寫出港人抗疫的畸形日常。
•解像為大家帶來「馬華文學」(馬來西亞)及「新華文學」(新加坡)的評論,汪來昇介紹新加坡新銳文學;張錦忠回望二十年來的馬華文學評論與研究;丁珍珍評析張貴興經典小說《野豬渡河》。
•更多精彩內容:王証恒、鍾逆的小說新作……
凡走過必留痕。一次又一次脫皮,我來過,然後走開。這世界,這生命,總是如此,幽微曲折,迂迂迴迴地被人類,我們,這一物種賦以意義,仿似解說自己屍體的怪胎。
舊世界,新世界。 離開,離不開。結構裡尋出口。先死而後生的邏輯。這種生物,這種重生物。
一生之中將有多少次盤纏,多少次蛻皮。剝掉了的,是虛空的支撐,是實在的支撐,還是,我們其實被蒙在皮下。一端纏住不放,一端全身而退。裹住,把自己蛇蛻一次,如此無可轉圜,不只殘餘。
——蘇苑姍〈脫胎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