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趙文宗
出版社:圓桌文化
ISBN:9789888039777
出版日期:2010-04-01
過去大部分法律學院的法哲學科英文都叫作「Jurisprudence」,今天都已改作較簡單較易理解的「Legal Theory/Philosophies」;原來一年學科都縮至一季課程,有些院校甚至由必修轉作選修。不知背後原因是否以為一年的「Jurisprudence」會嚇怕自以為菁英的法律學生?從一宏觀角度看,法哲學是必須的。沒有法哲學的訓練,在立法方向、草擬條文、判案過程、撰寫判詞及評估法律效力時便往往流於只顧解決眼前問題,缺乏了一針見血的洞察力。這書目的之一就是想讓香港法律/教育界知道在本土以外法哲學受重視的程度。
法哲學與合同法銀行法人權法相比,不是香港主流傳媒常見的法律專科;很多人(包括部分律師及法律系師生)又總以為法哲學難以捉摸抽象模糊脫離現實。本書一方面重申法哲學在大中華文化及法律演變的重要,另一方面企圖從分析法律現象建議發展方向介入,顯構法哲學可以如何在常理生活中操作。
綜觀歷史,大中華地區法律如何面向世界其實一直是學術界關心的題目─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,人權逐漸成為不停衝擊中華文化的熱門議題;九十年代香港回歸令普通法系與大陸法系在同一個主權內同存,是一項許勝不許敗的世界法律實驗;隨後,中國(內地)加入世貿,成為地球經濟體系的重要一員;加上台海兩岸對「中華文化」見解引起論爭又是國際注視。當人類不可再與萬維網流動電話分離時,全球化自然成為法律專業及學者不能避免的討論熱點。然而,全球化是否只是北半球英語霸權再殖民的翻版?本土文明和全球化的關聯機器又如何摺疊發展呢?以上問題討論都涉及中華法哲學的發展與應用。
本書眾作者都是大中華地區及英格蘭當代研析法哲學的菁英。文章題目包括法律移植、法政制度、人/權發展、同性婚姻、社區調解、宗教法規及法官研究。眾作者聚焦大中華文化,視點卻不局限於大中華地區──觀點既有以此區域法制為起步,也有從外回望中華法文化。本書不希望在(法律)國際一體化的語境中再生產內外二分,而是旨在穿越全球/本土化的擬似對立,尋找建造完善公義的方法視角。